第(3/3)页 经理是个活力四射的三十岁女性,比少女成熟,比熟女活泼,一眼三十。 “你好,请问有什么需要?” “您好,不知道方不方便跟我们聊一下宅急送的运作模式?” 经理看着眼前两个小弟弟,桌上还摆着电脑跟几份文件,她认得校服是新北最好的初中跟高中的,想了想拉过椅子坐下: “你们是要做课题吗?” “不是的,我们只是吃饭的时候聊到宅急送,很好奇是怎么做的,就……问了问。” “不愧是好学校的学霸,”经理咯咯笑了声,“小弟弟,你才初中吧?” “对。” 经理放下了戒心,两个小孩而已,宅急送也不是什么秘密,说个运作模式算不得什么。 “我们正常是电话订餐,主要依靠……” 经理对宅急送其实也就是知道个表皮,说明了订餐系统跟呼叫中心根据点餐地址所在区域配对最近门店,分拨订单后由专门的一条队伍负责配送,也就挤不出别的东西了。 李颜询问了几个问题,涉及具体技术操作的她确实不知道。 邓宇迪记录得很仔细,但李颜兴致缺缺,宅急送的成功其实依托于肯上校的品牌实力,按区域开的足够多的门店确保了辐射范围,高额的配送费养得起一直配送队伍——以李颜所在餐厅为例,配送员平时也参与日常工作,只是有配送任务时以配送优先。 而且令李颜惊讶的是,经理说这边的配送员并不使用导航,因为都是各自负责一个片区的,早就走习惯了,实在没找到一个电话给客户就搞定。 这其实是现有“楼下小炒送餐到我家”体系的品牌化专业化扩容,跟外卖平台完全是两码事。 不过他至少知道对如何筛选届时黎凯团队的实验数据有了一些眉目。 而且也反过来说明,李颜的思路在目前确实还算比较早。 那就行,概念产品这东西,要的就是一个颠覆性。 要快,哪怕最终成果可以慢点,但是阶段性成果必须抢先。 李颜问经理的问题问完了,经理的问题接踵而至。 “小弟弟,哪里人呀?” 李颜果断谢过并告辞。 “说实话,李颜,你后边说的东西,其实我不太懂。”邓宇迪咬着嘴唇,“我对你说的算法比较感兴趣,看看找个机会咱们一块见见黎凯师兄?” “哟,你认识他?” “黎凯师兄计算机双学位啊。” “也是你爸的学生?” “对,我爸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老师,可以说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都是我爸的学生。” (本章完) 第(3/3)页